首页 > 面相 > 印堂  > 

印堂针灸的作用(针灸贴的作用)-星座123

当前栏目: 印堂 2023-06-05 07:16:11 点击:

《老十大针灸》的创始人是我的恩师王乐亭老医师。 从事针灸50余年,被誉为京城“金针大王”。 他在临床实践中提倡“治本,胃为先”。 “治痹先督脉”、“治风先治气,气行风自灭”的原则。 经过反复临床实践,王先生于1966年敲定了治疗胃病的“老十针”方剂。

调理脾胃的“老十针”

一、为什么叫“老十针”

一是中脘、气海、内关、足三里等传统“老腧穴”在胃肠疾病治疗中使用较多,是“老十针”的“原型”。

二是“老”有更成熟、更明确的含义。

三是“养胃健脾”的食物,都是成熟的水果,“老”。

根据以上三层意思,“老十针”的命名既通俗又深刻。

王老根据李东元《脾胃论》中补中益气汤的方剂,设计了治疗胃肠病的“老十针”。 以补中益气汤为主,按方敷穴。

即上中下丸、气海、对天枢、内关、足三里。 其功用是理气健脾、理气和血、行清、降浊、和胃。 结合其他并发疾病,可灵活防治,随意加减,但“老十针”主要治疗胃病。 《老十针》的重点是中脘、气海、足三里。

二、老十针各穴解说

三丸:上丸、中丸、下丸统称三丸。 上丸穴位于胃的上口,属胃脾经,是足阳明、手太阳、任脉的会穴。 它可以打开胃和内脏的大门,让食物和水进入胃。 胃下口下湾穴是足太阳与任脉的会合处,可以温胃润肠,益气降逆。 中脘在胃腔正中,手太阳、少阳、足阳明、任脉、六腑相交之处。 胃募穴。 所谓“会”,就是指精气汇集的地方。 所谓“募”,就是指脏腑经气聚集在胸腹的穴位,而中脘是以上四经精气相会之处,故能通达四经。 . 升清降浊,调理中州气机。

气海:又称丹田或丹灶,顾名思义,就是气海。 生机勃勃,蒸气化; 助运化机,调理任脉,暖固下元气。 配中脘,能助气升阳。

天枢:是阳明胃经的腧穴,大肠穴,腹气之道。 所谓街,具有行气活血、频频广的作用,还可以理清水谷糟粕,消除积滞,调理脾气。 配伍中脘,润肠胃,利运化;配气海,协同壮下焦阳气,以助胃肠分解熟化水谷。

内关:是心包穴,不用少阳三焦,调三焦行气,宁心和胃,宽胸理气。 与中脘、足三里合用,可明清降浊,理气。

足三里:是足阳明胃经的“和”穴。 足阳明经是气血过多的经脉。 由于其功能广泛。 尤其是对于六脏六腑的疾病,用的​​机会更多。 故补三里,可健脾胃,益气明目; 泻三里可以降逆、化浊、理肠。 因为脾胃是后天之本。 因此王老曾说:“百病莫忘足三里”。

3.《老十针赞》

三丸、气海、天枢与内关足三里相配,具有补中调理胃肠疾病的作用。

王先生经过几十年的反复临床实践,总结出治疗胃肠病的老十穴,留给后人。 据弟子说,这套穴位现在门诊还在用。 记得王老师常说:“想着用了多少病人去研究老十针,一针见血地做了,不努力就没有结果。”

老十针的临床应用

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

一、操作方法

患者取仰卧位,穴位常规消毒

针刺方法:用直刺0.3-0.5寸针刺腹穴,腹穴以无痛为宜; 内关穴直刺0.5寸,局部酸胀,可放射至指尖; 足三里针直2寸,稍向胫骨方向,针感(有麻)放射至足背。

二、注意事项

针灸腹部穴位需要无痛浅刺。 上脘之内为肝下界和胃幽门; 中脘内为胃幽门; 下湾内为横结肠; 天枢之内为小肠; 气海之内为小肠。 刺伤内脏。 针刺内关穴以0.5寸为宜,如果针刺过深超出经穴范围,反而会起到内关穴的作用。 饭后、尿潴留、腹水、肠梗阻、女性经期、孕妇、局部皮肤破损或感染者不宜针刺。 高血压、脑出血、冠心病患者针刺时应慎重,针感宜弱,或针法宜慢,待病情稳定后再针法。

三、适应症

“老十针”不仅用于消化系统疾病,还广泛用于治疗其他系统疾病。 根据笔者对“老十针”的临床应用及其疗效分析,笔者认为“老十针”不仅治疗脾胃病,对其他疾病也有很好的治疗作用,如更年期综合症、失眠、呃逆、脱发等,通过辨证施治,配合“老十针”加减治疗,可取得满意效果。

四、典型案例

01.更年期综合症

患者女,50岁,2008年5月3日初诊。

病史:患者心悸,来时烦躁易怒,手足心阵发性发热,胸闷气短。 检查了心电图,没有发现异常。 曾内服“地奥心血康”、“丹参片”等药物,症状无改善。 近1个月来,心悸、胸闷、情绪不稳、阵发性手掌热、出汗、腹胀、食欲不振、月经失调等症状均有所加重。 内服“更年康”、“疏肝散”等症状,症状有所改善。

查:体胖,精神尚可,舌质红,苔薄白,脉弦细。

西医诊断:更年期综合症。

中医诊断:气滞证。

治疗原则:疏肝健脾,安神宁心。

针灸处方:

①“老十针”加上三阴交、太溪、太冲。

②五藏语加歌术。

③行车拔罐(取穴:背腰督脉,两侧足太阳膀胱经俞穴)。

操作方法:

每周治疗3次,其中2次为①针灸,其中1次先用玻璃火罐在督脉两侧和腰部膀胱经上进行,然后在五藏俞穴点刺放血和歌舒。 20次为一个疗程。 服10次,症状减轻,针刺3个疗程,症状全部消失。

根据

中医认为,女性更年期前后肾气渐衰,天癸衰竭,冲任经虚弱,生殖功能逐渐衰退甚至丧失,脏腑功能衰退,人体阴阳失调。失去平衡,导致这种疾病。 应用“老十针”加减疏肝健脾见于晋元李东元《脾胃论》:“内伤脾胃,可致百病”。出现。” 他认为伤脾胃是万病之源。 五藏术和隔术是用来调理气血的。 《内经调经论》云:“气血失和,万病皆由变”。 走罐的机理是一种“良性刺激整体疗法”,可以调节阴阳平衡。

02.失眠

患者女,34岁,2008年3月10日初诊,因头晕、头晕、失眠、健忘半年多,加重1周。 患者因准备参加职称考试,精神紧张,工作繁忙。 半年前他开始难以入睡。 有时要到凌晨2:00到3:00才能入睡,有时整夜不能入睡。 近1周来头晕目眩,失眠健忘加重,胃脘肋痛,甚至全身酸痛,厌食,月经失调,月经量少。

查体:患者精神差,面色微黄,舌质淡,苔少,脉细弱。

西医诊断:神经衰弱。

中医诊断:失眠。

治疗原则:安神、疏肝健脾。

针灸处方:

①印堂、太阳(双)、风池(双);

②《老十针》加三阴交、太溪。

操作方法:

先针方①,后针方②,留针25分钟,每周针刺3次。 治疗1周后入睡困难开始好转,睡眠质量良好。 治疗20次后,睡眠基本正常,精神好,可食。

根据

失眠常被称为“失眠症”。 这种综合症是一种以经常难以入睡为特征的症状。 失眠的症状是不同的。 有些人一开始难以入睡; 轨枕。 失眠在现代医学上属于神经衰弱的范畴。 如果长期失眠,常会出现头晕、健忘、心悸、嗜睡等症状。

应用方剂①调髓海,安神,应用“老十针”加减疏肝健脾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失眠症,不管是什么原因,效果都满意。疾病的持续时间。 在临床治疗中,还必须结合心理治疗。 充分听取病人的痛苦感受后,分析病的外因,确定病的内因,启发病人找出心理症结,指出病的本质是功能性的,是可以治愈的. 使患者容易感同身受,克服心理障碍,从而加强针灸疗效,提高疗效。

03.打嗝

患者男性,45岁,2008年6月12日初诊。患者10天前因急性心肌梗死入住我院心内科。 治疗后心悸、胸闷、气短、心前区不适症状好转,2天前开始打嗝。

检查:患者精神差,面色苍白,呃逆声不断,舌质淡,苔薄白,脉细弱,睡眠差。

西医诊断:膈肌痉挛。

中医诊断:呃逆(脾胃阳虚型)。

治疗原则:健脾和胃,理气降逆止呃逆。

针灸处方:

①内关、人中、三阴交;

②《老十针》。

操作方法:

针刺方 ① 先针,针后不留针; 再针刺方②,留针20分钟,起针。 针灸一针,呃逆即止,继续服药。 ②经过五次治疗,患者精神好转,食欲好转,睡眠好转。

根据

呃逆中医认为,归咎于脾胃运化失调,气机失控。 显着的效果。

04.斑秃

患者,女,24岁,顶、枕部2~3个大小不等圆形脱发3个月,2008年7月4日初诊。近3个月后,后枕骨出现2~3个大小不等的圆形脱发。

查:患者神志不清,舌质淡红,苔薄白,脉细。

西医诊断:斑秃。

中医诊断:斑秃(血虚风燥型)。

治则:养血熄风。

针灸处方:

①用梅花针点破斑秃部位,涂姜汁。

②《老十针》。

操作方法:

先敷方①后敷方②,留针25分钟,每周3次,20次为一疗程。 针灸1个疗程后,脱发处开始出现黑色细毛,3个疗程后斑秃全部长出黑发。

根据

斑秃又称圆形脱发,俗称“鬼剃头”、“油风”。 病因不明,可能与精神、神经功能障碍,或内分泌功能障碍有关。 遗传因素也是原因之一。 中医认为,毛发为血之余。 毛发失调常与气血不足有关,肝藏血,肝气不泄以耗阴血。 应用“老十针法”健脾胃,调理气血生化之源。 姜味辛,性温。 营养。

标签: 印堂针灸的作用 星座风水运势

印堂针灸的作用(针灸贴的作用)-星座123由星座网,十二星座,星座知识 - 星座123印堂栏目发布,感谢您对星座网,十二星座,星座知识 - 星座123的认可,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,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网站或者朋友圈,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"印堂针灸的作用(针灸贴的作用)-星座123"

大师测算